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乐求学 人气:2.57W

人们每天吃东西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让肠胃消化之余吸收食物当中的营养。身体需要的营养种类很多,如果身体过度缺少某一种营养,就会引起一些疾病。有专家认为,人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美容不只要求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心灵健康和完美。现代研究发现,饮食营养不仅影响外在容颜,而且影响心灵健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若长久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影响身心行为,引发精神障碍。

维生素B1或C的缺乏常引发抑郁症或表情淡漠,对外交际明显退缩,懒于与周围接触。医学家发现膳食长年不平衡,饮食食入量过少的人会导致维生素B1、C缺乏,性格会变得乖僻,或者易诱发激怒症状,产生不自觉、不能控制的攻击行为和人格改变。所以提倡每天均衡膳食,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小米、玉米、桃子、茄子、黄瓜、芝麻、红薯、高梁米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则有:柑橘、番茄、樱桃、草莓、杏、猕猴桃、红枣、酸枣、刺梨等。

习惯性摄食过少的女士,甲状腺机能低下或经常服用吩噻嗪类化学品(奋乃静)的原有精神障碍患者,其体内常缺乏维生素B1(核黄素),会变得多愁善感,爱哭或闷闷不乐,情感异常及抑郁症。只有在食品中注意补充杏、李子、桃子、番茄、紫菜、茄子、苹果等疏果,才能减轻上述精神活动障碍的发生。 酒精中毒时常见情感认知障碍。常年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常呈抑郁表现,只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6,有关精神障碍会相应缓解。

饮食营养不全,滥饮酒,常服利尿药物的肝、心、肾病患者,维生素B12明显缺乏,极易引起器质性或情感性精神异常,注意补充动物肝、肾、心,增加酱豆腐、臭豆腐等食品可以缓解、减轻维生素B12的缺乏。

温馨提示: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如果平时总感觉到十分的自悲或者是有精神抑郁的症状,那么就是身体内缺乏一定量叶酸造成的。所以可以吃一些茄子、柿子椒或者是菜花,这些食物就可以给身体补充一定量叶酸。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