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解读】

乐求学 人气:1.98W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了,高考作文不仅仅是对语文技能的考察,更是记录了时代变化的脉搏。全民一同写作文,这背后,寄托的是过来人对高考的回忆和怀念。快来看看今年的作文你会怎么写,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高考作文题专家立意解读,欢迎阅读~

2017全国高考作文真题【权威解读】

全国卷I作文真题

(河北、河南、陕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

你所认识的中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读:

解读一

今年语文作文关注共享单车、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等与中国相关的热点话题,要求考生从中选取关键词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不能写的太过于官方或格式化的东西,要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合肥语文名师王飞

解读二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 ◆ ◆

全国卷(II)作文真题

(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语数英))

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立意解读:

解读一

古诗词的考察确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如果你对它有创新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看法,高考题其实也是鼓励的。

1.六句古诗词都是哲理类诗句,写作时把道理分析出来有助于拿高分,古诗词基础好更有利。

2.作文鼓励考生从旁观者角度分析材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时刻关注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平时应多关注新闻。

3.考生可以在翻译古诗词时先把关键词筛选出来进行翻译,关键词对了基本上分也拿到了。

建议学生:

1.平时古诗词积累很重要,考察学生的古诗词掌握程度如何

2.与之前比较,今年高考作文的难度在增加

3.不能抛弃时代去写文章,文章必须要接近现实,要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沈阳语文名师黄金雪

解读二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

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 ◆ ◆

全国卷(III)作文真题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 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 高考激扬梦想, 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梦想,他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读:

解读一

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写作:

1.从梦想的角度,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就是高考

2.从传统高考文化的角度,如何继承传统高考文化——成都语文名师蒋芬芬

解读二

用虚实结合写“我的高考”,站在一定的高度看今天的高考事件,可以写得有些高远。虽然高考有诸多问题,但40年间改变了中国的方方面面,高考的历史前瞻性非常明显,其功绩不容抹杀,其中演绎的欢乐与忧伤深度牵动着国人的心。时代在变化,高考也在变化,40年后的今天,高考将怎样引领未来?中国又将怎样出发?这个问题正在考验着国人的智慧……——来源网络

◆ ◆ ◆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以“预测”为题谈谈你的思考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读:

解读一

今年作文题目延续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性,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理性思维的品质。同时今年的题目又更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时代、个人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将自己跟社会、世界联系起来,让个人融入时代、融入世界,对“万物息息相关”进行深度思考。

从具体写作上,学生既可以赞同“可以预测”,比如通过研判时代风云和变化,做时代的“弄潮儿”;也可以反向思考,从“命运不可预测”的角度切入,万物瞬息万变,生活中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学生还可以从“做人生的设计者”入手,做生活和工作的设计者,但同时又要有豁达的态度。——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

◆ ◆ ◆

天津卷作文真题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立意解读:

解读一

关键词“读”,这首先说明长辈身上有独特的地方,我们要先考虑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就要考虑怎么读。

1、传统的角度,长辈有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和文化习惯

2、换一个角度,重读长辈这部书也可以重新给长辈定义,比如新的可以发展和时代变迁对长辈的影响。

从导语分析重读长辈“是什么”:1、长辈身上体现很多的人生事例,道理、道德,比如老工厂就是师傅带徒弟,我们可能也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伟大的东西,但是徒弟会觉得我拿到工资以后回馈师傅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他们给我们传递的感恩之心、有责任感、守规矩,这是他们传递给我的道德。不这么做,有规矩不守,就会有问题。2、传统积淀,体现传统文化。3、时代的印记4、读出我们的成长。

材料给的越多,可以写的方向就越多,跑题的可能性也越大,就看考生能否抓住一点,深挖下去。我们希望考生抓住一点,比如我们不了解长辈,我们希望更了解长辈这个初衷写下去,也可以。但是如果,一会写沟通,一会写传统文化,就会有问题。—— 天津语文名师李爽

◆ ◆ ◆

山东卷作文真题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眼,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时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问题不限;④问题特征明显。

立意解读:

解读一

这次作文题目可以说比较好把握,也比较适合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之所以说这次的作文题目简单,是因为题目本身非常适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际生活来写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一直是高考作文的考察重点,也是学生们考前反复练习过的;其次,这个题目可以适合多种题材,擅长写议论文的可以从议论文的角度来谋篇布局,擅长些记叙文的学生同样好下笔,包括喜欢写小说的同学,都能很好地完成这篇作文。——青岛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陶文老师

解读二

仔细阅读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读:首先,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没有因为职业差别和是否买书而对阅读者有差别对待,而是坚持24小时为所有客人服务,并且觉得很有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拒绝冷漠,呼唤人文关怀”,或者可以将题目定为“从世上最温暖的书店说开去”等等。

第二,可以从看书人的角度立意,如“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积极学习、积极阅读”。

第三,可以从更全面的观点立意,“呼唤人文关怀,共建书香社会”。——青岛十七中高三语文组组长,青岛市特级教师于志芹

◆ ◆ ◆

江苏卷作文真题

根据一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问题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立意解读:

解读一

这是一个外延看似平淡,其实内涵极其丰富多彩的好命题。它可以对考生进行多角度的考验,如对考生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度,对时代的体验度,对审美的评判度,对价值的取向度,等等无不形成观照;进行全方位的启发,考生可以透过现实载体,去追问现实本质,形成一种新鲜的,个性的思想感悟,以及通过现象触及本质的思考能力。——丁捷,长篇非虚构文学《追问》作者,江苏南通人,现居南京。是上世纪80至90年代活跃的中国校园作家,曾被誉为“青春大写手”、“灵魂作家”,他少年时代就有“文学天才”美誉。

解读二

江苏作文题相对别的省份的题目更贴近生活,更实际、更侧重以小见大。从生活中车的类型更替,看到个人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可以用递进式的方式阐述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可以从坐车人的心情中看到人世间的变迁,时代的潮流,传递的真情。把握作文题目中社会的发展、人的真情、世事的变迁,悟出自己的人生哲学。发展、变迁、真情都不难写,关键能给自己反思,得出自己的价值观、哲学论,那就要考验考生的三观了。我们的考生或许出错和偏题就在这个点上。——莺飞,江苏新锐青年作家,青年教师,现居南京,代表作有《桑枯》等。

解读三

车的变化说到底是人的变化,人类的智慧完全可以驾驭未来,改变这个或那个时代。车来车往如同人生,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何种境况,我们都要向前。高考仅仅是人生车行的起步,绝不是终点。珍惜当下,追逐梦想,知行合一,不忘父母养育之心。努力耕耘,期待收获。倘若暂时失力,权当误车,重新挂档启动,父母、亲人、朋友还将在未来搭乘属于你的车,看你的风景。——刘春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金陵美术馆执行馆长、南京书画院副院长、南京版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研究员。

◆ ◆ ◆

北京高考作文真题

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大作文: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立意解读:

解读一

作文题议论文考查的是“说纽带”,也就是谈人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考生应当抓住纽带指向的“联系”这一关键点,找准一个主题切入自己的论述。考生可以分层次整理自己的论述过程,按照分论点逐一展开,从时间或空间线索上安排文章设计。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子,对有联系和没有联系两方面作用进行论述,最终归结到自己的结论上来。整篇文章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观点明确,论证过程清晰,并且能够注意到首尾呼应,纽带的话题天然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线索,考生要注意将立意点落脚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不要就“事”论“事”,要始终把“人”作为作文立意的落脚点。

考题2要求考生写“共和国我为你照相”,实际上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类型。考生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搜索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迅速整理出自己的叙事逻辑,确定文章各部分的安排。作为高考要求的记叙文,叙事不能过于简单粗糙,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设计,比如情节起伏的安排,对时间和空间轴线的设计,情感线的埋设。另一方面,也不要将文章写得过于曲折,要照顾到读者的感受,不能将作文变成自己的内心独白。最终主题要落脚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热爱,体现出对共和国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