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气”的训练

乐求学 人气:2.68W

舞蹈中的“气”是指人的生理呼吸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中国古典舞不仅以“气”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更注重对“气”之流动形态的体验与模仿。舞蹈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开端,通过训练可以使人的自然形体成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体,“气”与形体训练是息息相连的。如上长、阔展的身体运动需要吸气,而下沉的动作则应呼气,腿部动作需提气以减轻负担。

舞蹈教学中“气”的训练

呼吸是有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舞蹈中的呼吸属于艺术呼吸。通过呼吸产生节奏,一呼一吸本身就是节奏。它的起伏,张弛,动静正是由呼吸的起伏,张弛夸张而形成的。这种呼吸的节奏给予舞蹈内在的生命力,使舞蹈充满着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产生出不同的质地。呼吸是一门技巧,舞蹈的表演不仅仅是外在肢体的展现,更是一种内在情感的宣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对气息的掌握尤为重要。

许多动律需立腰提跨;有些动作速度快且幅度大需吸气;由“冲”、“靠”演变的舞姿造型都需呼气。钱宝森指出:惊者上提,气者沉”,说明了“气”与舞蹈表现情感的关系,如悲伤时气是长吸短吐,动律以旁提为主;欢乐时气是快吸快吐,动律以横拧、闪、点为主;愤怒时气是短吸长吐,动律以立圆加拧、倾为主等等。

舞蹈教学应是一种艺术形体情感思想表达方式的规范化训练。如何使内在气息与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现在特定的动作中得到体现,需要教员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身体运动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实际上都是由“气”控制的。“力”通过“气”来展示,“气”又顺“力”而来。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讲究气平、气匀、气稳以求意稳、心稳、劲达。同时还讲究力发于腰而达于梢(肢体末端),内心呼吸的感觉必须从身体的中段开始一直贯串到眼睛、手臂。

以“风火轮”为例,该动作以腰部为运动轴,拧、倾、圆、曲尽含其中。在下沉欲动之前,由气带身,臂部向上提气以“起法儿”。由呼气带动身、臂下沉:右臂领向左拧至仰是推气的`过程;接着一部分气存于丹田,一部分向全身的每个神经末梢投射出去,形成一种刚韧之力;再向右拧倾至左倾曲、含都是沉气的过程,向外投射的气全部存于丹田形成一种柔顺之力。这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舞动作体现了古典舞“气”与动作的关系及其用“气”的力;再向右拧倾至左倾曲、含都是沉气的过程,向外投射的气全部存于丹田形成一种柔顺之力。这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舞动作体现了古典舞“气”与动作的关系及其用“气”的规律。

①刚劲:力量强,幅度大,时间短。气比较饱满地在身体中短时间有力地控制和运用,特别是在亮相时爆发力强、呼气有一刹那的凝聚。

②脆劲:力度一般、爆发力稍次于刚,气是短促的快吸快呼,具有明快洒脱之感。

③寸劲:力度弱,幅度小,是稍慢的吸气一瞬间的呼气,富有弹性,小巧伶俐。

④韧劲:含刚于柔里,呼吸的速度稍慢,比较饱满地有控制地在身体每一块肌肉中运用,柔软中带有力量。

⑤柔劲:舒、缓有序,吸如丝,呼如丝,有控制地延绵伸长,行如流水,轻松自如。在数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白:只有将“气”与形体训练、情感表现、用力方法及眼神的运用达到度高完善的配合,才能形成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气韵”。

气息的控制方法

1、在训练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的节奏。要高度地重视“呼吸”的巨大作用,并不断进行“呼吸”练习。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呼吸”素养。吸气和呼气要均匀协调, “呼吸”要密切配合动作走一个下沉的弧线。虽然舞蹈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但合理的调整“呼吸”是不同风格的舞蹈必须具备的。

2、 要做到气顺力达,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活动,气是从鼻、口吸入,经咽、喉、气管、支气管进人胸腔中左右肺泡里。然后经过相反的过程,再由鼻口呼出。这种呼吸是下意识的,是自然的呼吸运动。舞蹈中的呼吸则必须加以控制,是主动的。它由于动作的变化,破坏了呼吸的平均节奏。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对呼吸进行调节。同时尽可能保持呼吸的节奏性。舞蹈要按照动作的特点安排呼吸,但一定要保持呼吸的相对主动性,保证舞蹈动作与呼吸的相辅相成,要呼吸有节,气顺力达。

3、 呼吸要注意自我调节。舞蹈中呼吸的运动应贯彻“吸于腹,呼于鼻,气至胸下沉,肩放下,吸至小腹,小腹收紧、托起,气仿佛聚于腰腹间。呼吸虽在腹、胸腔间上下运行,但好像若有若无,提而不憋,沉而不堆”的方法,也就是所谓“气沉丹田”。呼气时则不管多累、多快,一般只能从鼻子慢慢呼出,此种“呼吸”的方法是舞蹈者必须掌握和遵循的专业“呼吸”方法,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就会逐步达到“用力不显吃力,用气不显急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