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3篇

乐求学 人气:2.2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3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美丽的丹顶鹤》是小学语文教科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在第八单元是第16课。

2、教材分析:

我初读这篇课文,第一感觉就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楚,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

但是,作为老师我也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丹顶鹤,很难有真实的感受,要让学生只靠读书就能体会丹顶鹤的美丽、高雅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后来,我不断地钻研教材,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丹顶鹤的知识、图片、音像资料。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顶鹤的美丽和高雅。当我拿起书来再读课文的时候,是情不自禁地将这种对丹顶鹤的喜爱、欣赏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相信一年级的小学生读完课文也会被丹顶鹤特殊的美所深深的吸引。

3、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图文对照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丹顶鹤的外形美和姿态美。

(2)了解词语“旅伴、嵌、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等的意思。

(3)通过学习,在乐读中懂得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时,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略丹顶鹤的美丽、高雅的难点,而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在教学中的.比例相对较少。

二、说教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朗读训练,整体把握知识内容和情感态度。根据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语言描述、动作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三、说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以激趣为主,学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读、领读、比读、演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四、说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丹顶鹤的美,懂得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二课时:学习本课生字,练习背诵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 篇2

[教材简析]

《三个小伙伴》是鄂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爱和奉献”篇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有“语文味”,通过情景创设,互动阅读等多种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体现语文的“读味”,;在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圈点批注的“写味”;在语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实现品词品句的“品味”。

[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从中明白事理。体会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制作课件能表现文本内容、动物头饰。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一: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三个小伙伴,他们去干什么呢?在说话的练习中相机理解生字词“一起”。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栽树吧。

情境图二,树上的叶片上含有生字,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 篇3

《小松鼠找花生》是小学教科版第二册第13课这一单元以益智为主题,编选了有趣、又有道理的主体课文和扩展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图文结合,引情激趣

结合低年级学生任知特点,从图画入手,很好地再现课文中的插图,放大图片的事物花与人物,从传神的动画、色彩艳丽把花朵引学生入课文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画面,进入故事片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读到课文内容等几个自然是第一幅图分清,即在图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双把课文内容通过学生感观与大脑的想像再现出来,这无需老师过多讲解,就明白了课文内容。

二、从读中感悟,引入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来写,多读是最主要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自由读,体会内容;图文对照,再次读,重点语句,体会读;对话分角色读,体会人物心理。读书百变,其义无需再讲就会自见。比如:小松鼠和鼹鼠对话,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语气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没看见一颗花生,从重点词语的读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这样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出让学生随小松鼠一起思考。

三、从拓展中益智在延伸中深思

从课文最后一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引导置疑,通过学生的问,找资料,寻找答案,解开谜底,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兴趣,开拓视野。在拓展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吃的食物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还有生在什么地方,学生各尽所能,荟萃了知识,彼此增长生活经验,最后让学生再读故事《花生找到了》,培养学说话表达,组织材料的能力,同时出正是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总之,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操动中,因为个人能力有取限,会有很多遗漏与不足,希望领导批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