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长沙》

乐求学 人气:1.25W

一.关于毛泽东和《沁园春长沙》

小学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长沙》

1.走近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他一生手不释卷,书法诗词堪称绝唱。书法自创狂草一体,狂放飘逸,气象万千。诗词豪放大气,想象浪漫,文采华美。这首《沁园春长沙》,为毛泽东代表作品。有人从毛泽东两首《沁园春》中各取一句,恰成妙联。上联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联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正因为毛泽东有着巨大的文化势能,以及他取得辉煌的人生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皆有建树,所以他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时代背景和主旨初探

1925年,毛泽东在家乡养病期间,领导农民运动。9月准备从长沙动身去广州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时候他重访橘子洲,抚今追昔,激情澎湃,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诗词的主旨,在生机勃勃的情景描述的基础上,抒发了他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

 二.品味诗词,进入词人的心灵世界

1.教师只有领悟词人的心灵世界,才能有效的引领学生,实现教育目标。而进入词人的心灵世界,应着眼于“词语”,潜心领悟。

“独立”,联想词人卓然独立,思绪万千。唐代柳宗元《笼鹰词》“独立四顾时激昂”,就是遥望四周,慷慨激昂。杜甫的《乐游园歌》:“此身吟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诗人几多沧桑,身心飘零。独立是一种沉郁,心中之情难以言表。他的诗《独立》“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寒秋季节,身世飘零,国破家亡,自己流离失所。

毛泽东的“独立”,虽为深秋,但对未来充满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所以此时,面对滔滔湘江水,重返当年读书的地方,心中不觉有一种激越之情。

“看”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大自然在毛泽东的眼中,充满生机。

“击”“翔”,不仅写出雄鹰展翅飞翔,鱼遨游大江,同时也是词人胸怀理想、搏击风浪的远大抱负。

“怅”,一种惆怅,一种深远的感慨和思索。在追求自由大自然的背景下,充满抱负毛泽东不会无动于衷,所以才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的形象伫立在湖湘大地上,预示着一个巨人正在贮存自己的能量,而横空出世,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苍天、大地,词人的豪情脱口而出。此乃千古豪杰之语。又体现了一代书生为国家为民族为劳苦大众的命运而牵挂。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携”“忆”想起昔日的不平凡岁月。“峥嵘”,古代鲍照有“岁峥嵘愁暮”,那是个人的感慨;陆游的“岁月惊峥嵘”,大概也有指大宋江山风雨飘摇的意思。如今的“峥嵘”,既然有与众不同的毛泽东的青春岁月的写照。

在上阕“万类霜天竟自由”,引发了诗人惆怅思索,而下阕的“峥嵘岁月”的图景,既然是词人青春岁月的回忆,也有抒发豪情的图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也正是有这里的基础,所以才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浪遏飞舟”,反问句,体现的是一种力量,一种毫不畏惧的意志。勇者无敌,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做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正是通过关键词语,尤其诗词中动词的揣摩,进而体现词人的情感世界。也正是通过词语的品味,进而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特色,尤其是诗词教学的特色。

我们了解诗词中抒发的情怀,也才能更好的驾驭教学。

三.关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关于诗词教学

这首词的特点是生机勃勃的秋景和壮怀激烈的豪情结合。景,催人上进,给人美的享受;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净化学生的心灵,叩问学生的灵魂。

教师引导得法,可以引发学生焕发与文本相关的带有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如果我们能够引导他们有己推人,进而达到真正理解词人的心灵,与作者气息相通,心灵默契的效果。

2.关于学情分析

现代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

3.关于教学目标

通过诗词的品味,引发学生的积极欣赏态度,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标;而对于词语的品味,进而达到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同时结合学生成长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尝试。

心灵的陶冶、词语的品味、个性化的解读,既完成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注重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4.教学的重难点

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对于关键词语的选择与把握,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索,科学的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将是突破诗词教学的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四.关于本课的教学方法

1.注重吟诵中品味

毛泽东的词从形式上是传统的,具有古诗词的押韵、字数、平仄的特点的理解,而是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感悟。

2、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诗词的内部联系,了解其构思的特点。

如上阕中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的秋景图,让词人联想人世间“怅寥廓”感触;下阕的故地重游,想到了昔日的战友,引发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也才产生出对豪情的抒发。

我们通过对于诗词的构思特点的理解,才能理解这位青年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高远志向和大无畏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