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范文

乐求学 人气:2.15W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范文

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1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可以磨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人的责任感、进取心;艰苦朴素、勤劳节俭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王泽昌,家住攀枝花西里4号楼。是鸿大社区一名勤俭节约、工作认真的老党员。

一、利用旧物环保派用场

王泽昌家住一楼,别人不要的废旧物件常有人放在楼口,他便把它收起来,有时在道路旁,垃圾筒上也捡一些,包括各种标准件、水暖件、电器件、玻璃片、镜片、自行车零件、废材料、废工具等,有的拿来修配还可以用,有的成为给邻居修什么的材料,这也是邻居们看惯了的事。邻居们便时常有人来借工具,找标准件、玻璃、自行车、车锁,确是一种邻里交往互通有无的渠道,方便了群众,解决了他们的一些小事。雷锋的遗物有个节约箱,他还有个旧品利用柜。里边装的大都是别人不要的和捡来的,不时就能派上用场,现代已经更新换代作为时尚了。可他还是修旧利废,虽说不太时尚,他总是说可能利用的不去利用也是一种浪费,浪费不管多少,大小归根结底是资源浪费,浪费总不如节约点。邻居们有时也帮他积攒费旧物资,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他的行为也带动了居民群众,加入到为居民服务的行列中来。

二、庭院当中添点光

楼院中的交往虽然不像村落那样密切,但生活在一个共同环境里也对环境、对风气多有好的追求,可创造好环境又要用劳动,谁会去无偿地干呢?这里党员确有用用武之地,给环境添点光彩,减点污浊,自己看着顺眼,大家看着喜欢、方便。于是王泽昌家的旧工具就能派上用场。一把做针线活的旧剪刀、剁菜的破菜刀,旧锯、旧铁锹便成了锄草、剪树的伙伴。修剪过高的树墙,歪斜的大树、枯枝、冗枝,就量力去做。根据情况也补植树木、花卉。维修庭院晾衣绳,设置树下座位等。不花一分钱改善环境,公共有益,也就包括了自己享受在内,公中有己才是事实。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清理绿地菜园,他主动认领了自家门前的绿地,早晚会拔草、浇花,带动周围的邻居共创优美的环境。有的群众不理解,王泽昌告诉他们绿地是大家的,我们应该自觉栽花草,不应自种菜,并协助社区干部拔掉栅栏,还给城市一个良好的环境。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朴素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2

贾秀琴,女,汉族,52岁,新华街道新民社区居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这一古训仍有其现实意义,倡导“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贾秀琴,作为一位普通居民,她能用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反对铺张浪费,热心环境公益事业,发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强。她在家里准备了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废品,对垃圾分类和回收,若看到了能利用上的东西,她就琢磨制作些小玩意儿,尽量做到“变废为宝”。比如,她每次看到又废旧的纸箱都不舍得扔,她将其做成收纳盒,收纳饰品、收纳衣物、收纳食材等。

在贾秀琴的带动下,一家人都以简约为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家人从节约用电、用水、用燃气,抵制白色污染等细节做起,比如,用淘米水用来洗果蔬,洗完后的水再用来冲厕所,做到一水多用;不使用含磷洗涤剂和一次性筷子;电器不用时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白炽灯代替日光灯等。年纪不大的女儿也很懂事,知道水资源是珍贵的,女儿每次洗完了脸,总会把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桶里,作冲厕所用;平常上街买菜贾秀琴也坚持骑自行车,她常说,这既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咱也为国家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做宣传。

不仅如此,她还把节约意识传递给街坊四邻。夏天天热,家家户户都开着门,有一回她下楼,路过邻居家,听到邻居家的水哗哗声,她便敲门询问,一看是在邻居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好多水都白白流掉了。她建议邻居说:“像这种小衣服,完全可以用手洗嘛,这水哗哗的流,得浪费多少资源啊。何况这洗完衣服的水还可以再利用嘛,如果全世界都这样浪费水,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就更严重啦!”邻居们都佩服她的节约意识,都向她学习。她还积极参加社区环境建设,努力学习宣传环保、节能知识,带动周围的'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贾秀琴,她已经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习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3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这个词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家长给予孩子极大的满足,却使得许多孩子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了,反而对铺张浪费习以为常,所以作为家长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节俭习惯。

袁思宁对于节俭节约这方面能有很好的认识还是因为在他六岁的时候,党的生活上的一篇南开大学生王超写的文章《为儿涕血的妈妈》感动了他。王超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下岗的母亲靠打零工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王超看到妈妈挣钱的艰辛,所以从来不乱花钱,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妈妈给了王超十元钱,懂事的王超眼看着别的孩子喝饮料吃面包,自己却只是喝自来水,晚上回家把钱还给了妈妈,妈妈感动的紧紧抱住了王超。后来王超没有辜负妈妈的希望被南开大学破格录取了。自从袁思宁看了这篇文章,王超就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经常让我给他读这篇感人的文章,每次他都感动得眼泪汪汪。

为了能够给袁思宁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学一年级就把他送到县里第二小学读书,八岁的他从此开始独立。半个月回家一次做为家长心里真的很舍不得,所以当他上学走的时候我给了他二十元钱,想以这种方式补偿他,可是他只要了一元钱,这个举动令我很吃惊。现在普通农村孩子日消费也在两元以上啊?“两周就拿一元钱能够花吗?”我疑惑的问?可是他却回答说:“够了”!出于好奇我真的给了他一元钱,看看两周一元钱的零花钱他是怎么支配,还不得第二天就打电话来要钱啊?就这样我每天在家里等着他要零花钱的电话,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转眼就是两周,我没有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该到他回家的日子了,我和他爸爸开车去接他,一上车他就从兜里掏出来一元钱交给了我,我大吃一惊,怎么?一元钱都没有花?那别人吃零食的时候你不馋吗?他吐了吐舌头回答说:“有时候也馋,他们吃的时候我就出去玩,看不到就不觉得馋了,每天三顿饭我吃的都很饱,零食不吃也没事”,接着他用小手拍了拍胸脯说:“看我的体格,再吃零食就营养过盛了!”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即是感动又是心疼,心疼的是就我们家的生活水平还不至于压缩孩子的零花钱吧?感动的是,他小小年纪却能够做到勤俭节约。

从一年到五年级,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不乱花钱的习惯,所以同学们送给他一个外号:“抠门”!

XX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惨遭不幸,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地震给美丽的山城带来了灭顶灾难,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向汶川伸出了援助之手。地震过后的一天,袁思宁打来电话,让我给他送去30元钱,我听后感到万分惊讶,平时连一块钱都舍不得花的人,今天怎么突然要这么多钱呢?于是我就问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呢?”他说:“汶川地震了,很多小朋友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父母,也不能够像我们这样幸福的在校园里读书,所以我想把这30元捐给汶川小朋友。”听了他的话我再一次被感动,他自己舍不得花钱,但却愿意拿出钱捐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于是我二话没说立刻给他送去30元钱。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青少年应该“勤俭节约,从小做起”,然而现实的情形却令人担忧。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厉行节约的风气,特别是在家庭富裕的孩子中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氛围;其次在教育方面,学校应将勤俭节约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在德育课程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而不能让其“缺席”。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引导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