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黎巴嫩掠影

乐求学 人气:1.99W

习惯了黄沙漫漫的阿拉伯人第一眼瞥见黎巴嫩白雪皑皑的山脉时,曾绞尽脑汁地找到了一个词来形容眼前见所未见的异景,这个词就是——酸奶(لبنة),酸奶一样的雪山,黎巴嫩(لبنان)因此得名。

留学生活:黎巴嫩掠影

快要离开黎巴嫩时已是盛夏,我想起这个有趣的故事,冬日里在雪山上滑雪、遥看雪松的愉快回忆立即浮现,而那种迫切回国的焦急也顿时变成了一种触景伤情、依依不舍。并不是我矫情,而是在黎巴嫩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里,一个转角说不定就会遇见让你忘怀不了的风景、人和事。

吃在黎巴嫩——

你永远不知道大饼有少种吃法

不知道在哪本书上读到黎巴嫩是美食的天堂,我同意这个说法,在此基础上我想补充说明——中国是所有美食天堂的天堂。不过黎巴嫩也有可以完胜中国的地方——甜点。黎巴嫩的甜点品种繁多、原料纯正、包装精美,也留给我很多甜蜜的惊喜。一次,在一个著名甜点店里,老板热情而自豪地向我介绍每一种甜点,而我则请教他甜点中常用原料的阿语名称,他常常一被问倒就用土语和店员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引得其他顾客哄堂大笑,而我只是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报以尴尬的一笑。我也还记得复活节的巨型巧克力蛋——恐龙蛋应该也没有那么大,也记得黎巴嫩大妈带着我们驱车一个小时,只是为了去买特别好吃的冰激凌。我总觉得,黎巴嫩甜点中有他们对于幸福圆满生活的追求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的缩影,值得细细咀嚼。

而另外一种让我记忆犹新的东西就是黎巴嫩随处可见的大饼,大饼之于黎巴嫩如同米饭之于中国。你去一家小吃店,老板也许不会端上来免费的腌渍橄榄、辣椒、黄瓜,新鲜的西红柿、薄荷和小黄瓜,但绝对少不了可以免费吃到饱的大饼;你去一家Pizza、汉堡快餐店,店主会提供大饼,你再去一家高级西餐厅,也无法摆脱它,只是品质升级,外形变得更花哨了而已。更让你惊叹不已的是你永远不知道大饼有多少种吃法——可以干吃、蘸着酸奶以及各种酱吃、裹着薄荷叶吃、裹着橄榄吃、包着香蕉加蜂蜜做甜点吃、包着鸡蛋炒肉做午餐吃、包着烤肉做三明治吃!并且在蘸酱吃的时候,狂放不羁的黎巴嫩人就会变得异常的斯文,他们告诉我只能撕下来很小的一块饼,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用两根手指小心捏着去舀起一团酱,再开心地送入口中,再重复这些动作。一张硕大的饼估计得这么撕扯一百次左右才吃得完,对体力和技术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每次和当地人一起用餐时,我都只好趁他们不注意扯下快半张饼,卷成一团,蘸足满满的酱料,快速塞进嘴中。一边吃,再一边听从他们的谆谆教诲。

除了甜点和大饼,那儿风靡欧美的shawarma,价廉物美的纯正果汁和腌渍橄榄、新鲜的酸奶也都能给人留下关于黎巴嫩的美好回忆。

这是一个能让人大快朵颐的地方,但这个人必定不是来自中国。

走在黎巴嫩——

你好,傻驴

我想黎巴嫩是全世界最容易让司机愤怒的国家。一位每年都负责照看中国留学生的黎巴嫩大妈——玛丽阿姨——开车时,常常会用蹩脚的中文对其他冒失的司机说:“你是傻驴!”而更有趣的是她会先对这些司机礼貌地、热情地笑笑示意让他们先走,之后再一踩油门,欢乐地扔下这么一句话。而在打车外出时,也会听到司机叽里咕噜说一大串话,我会的几个粗口就都是从这里面学到的。

在黎巴嫩,除了机场快线和高速路是四车道以外,就再没有双车道以上的道路了,市中心的路则更是狭窄。并且因为公共交通极其薄弱,没有交通指示灯,没有太多的路牌,加之私家车几乎人手一辆、数量奇多,路边乱停车的现象约定俗成,司机为了省油而疯狂加速,撞在一起之前谁也不让谁,导致走在黎巴嫩和走在原始丛林中无异,狭窄的道路,到处是钢铁猛兽,唯一的区别是丛林的空气要比大街上的好太多。

所以黎巴嫩人开车技术奇高无比:一条小胡同里两车迎面相遇,能彼此擦着后视镜和两边的墙过去,或者过不去干脆两辆车倒着开出去再依次通行;所以黎巴嫩人开车像一次冒险:堵车时候那场景和碰碰车拥挤在一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谁也不碰着谁;所以黎巴嫩人都很推崇德国车:他们告诉我那才经得住撞,生命安全最重要。

正是因为如此糟糕的交通,让我们的每一次出行都成了大事。为了省钱要么就得靠运气,祈求老天赐给我们遇到一个好心司机的机会,要么就要去感受八十年代老奔驰宽敞但是无避震的座位,以及老司机同样为了省钱加柴油漏油的味道,要么就得和豪车司机使出浑身解数砍价。其中最成功的是一次购物出来,好几个司机过来揽活,经过一番砍价我同意坐一辆尼桑商务车,并告诉他说:“我只能给您十美元,而不是十五美元,谁让他们都是奔驰,您的车却只是尼桑呢?”,听完司机无奈地笑笑也只好同意了。

哎,我总是无限感慨:黎巴嫩有高帅富的车,DS一般的交通!

玩在黎巴嫩——

景似樱桃、如黄蓉

看过小说《射雕英雄传》和《此间的少年》,觉得黄蓉像樱桃,而黎巴嫩之景似樱桃、如黄蓉。明艳照人、但却极小巧精致。即使是赫赫有名巴尔贝克古迹,也是小得像是镶嵌在小镇里的一隅,稍不留神你就把它看了个遍。不过朱庇特神庙的石柱、华丽的酒神殿、甚至是散落的建筑遗迹都太值得为其放缓脚步,依旧清晰的石刻花纹夹着青苔诉说着那场地震之前巴尔贝克城市的繁华。比起邻国约旦同样著名的罗马古迹——杰拉什,黎巴嫩的巴尔贝克没有它那份恢弘之美,但却是那么的整洁素雅、错落有致,好似小小的一颗钻石,却闪耀着最璀璨的光芒。

黎巴嫩的其它景色也都给我同样的感觉——小巧精致,不是故宫、长城那样的大气磅礴,也不是桂林山水那样连绵不绝的秀丽,亦不是江南水乡像丝绸纱巾那样的朦胧温婉。甚至是它的雪山,也是极亲切的,和想象中的那种喜马拉雅山式的冰川大相径庭。

已是阳春四月末,被大雪封住的山路才渐渐畅通。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望着道路底下渐渐青翠的山谷,听潺潺的融雪之声,除此以外再无其它。工作的日子没有人驾车上山游玩,一路上路过的民居也都未打开门扉,残雪无人清扫,显示着慵懒的美。当耳膜不再因为适应海拔的升高而嗡嗡作响,我确信已到了山顶,黎巴嫩雪松的故乡。山顶依旧大雪茫茫,雪松脚下的积雪不知有多深,出租雪地靴的小贩据说是回家休息了,所以我们不得近距离观察一下那千年来被视为建筑珍宝的雪松木纹理。而手工艺作坊的小贩也径自做着自己的活儿,对客人的拜访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激动和热情。山顶唯一的一家餐馆,伴着一棵巨大的雪松而建,餐馆因没有客人和阳光而让人感到寒冷。虽说是到了雪山,但是在春天里温暖的阳光下,一件衬衣加上外套也就足够御寒,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餐馆的食物十分可口,食材肯定新鲜自然。食物给了我们能量,在雪地里追逐嬉戏,我们成了唯一打扰雪松安眠的顽童,而雪山依旧像是正在小憩的美人那样对一切都不理不睬。

黎巴嫩更多的美景,或许不能用眼睛看,而是一种经历过后的快乐。如一定选择一个午后,乘着小船去看看海上鸽子岩的石洞,再上岸到对面的星巴克等待日落并看看下班高峰期拥挤的车流;一定要选择一个周末去北部的Jouneyh小镇住下,骑着海上摩托去看看它全黎巴嫩最美的海湾,再到最新潮的夜店感受当地年轻人的生活。或者是去逛逛它琳琅满目的书店,或者是去DT徒步,等待一个拿着枪的士兵对你善意的微笑,并告诉他黎巴嫩太美了,因为他一定会这样问你。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等你离开它就会开始无限地去回忆,就会想念。特别是留学国外的日子,那些感受和记忆或许是留学最大的意义和财富。不知不觉二十多岁的我,去过好多个地方,停留过大半年的地方有桂林、北京、贝鲁特。桂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和其他所有桂林人一样深爱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北京让我又爱又恨,爱它的历史、建筑、朝气、机遇甚至是京腔,也恨它的拥挤、空气、水质、灰尘。而贝鲁特留给我的就只是美好的记忆了,它承载了我生命里面最好的一段时光,用一纸一笔绝道不尽其中的故事。

还是免不了俗引用黎巴嫩大诗人纪伯伦的诗句,谢谢他用最精炼而优美的词道出了所有思念黎巴嫩人的情感,道出了对这个国家的祝福和希望: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

我有我的黎巴嫩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

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连同其中的种种企图和目的

我有我的黎巴嫩连同其中的种种梦幻和希冀

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

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

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

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