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信委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乐求学 人气:1.81W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动员大会部署,坚持抓规模、稳增长,抓转型、促升级,全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经信委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相对全国、全省和同类城市工业下行态势,我市工业运行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937.9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扭转了自去年以来我市工业增速低于全国、全省的被动局面。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初步测算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3%。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7+6”产业格局,梳理打造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上半年,家电电子等七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879.7亿元,增长 1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80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7%,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推进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累计开工264个,其中76个竣工投产。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先后赴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题招商,跟踪推进65个定向招商项目,宝石重工等36个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43亿元,增长29.2%,高于去年同期11.1个百分点。

(四)产业布局加快集聚。制定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意见,出台我市首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的50个产业集聚区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300亿元。制定地铁基金、交通基金“有时限先征后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XX区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上半年,组织完成青钢等大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新启动搬迁企业12户,累计达到84户,其中26户新址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7亿元。开展清洁生产园区创建试点活动,实施过千万元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个,总投资16.5亿元,5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成功创建莱西农副产品深加工、即墨纺织服装等两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启动XX市中小企业园、莱西空港中小企业集中区、城阳惜福镇小微企业孵化园等3个小企业园区建设试点。制定出台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7.4亿元,增长22.4%,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软件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实施“东园西谷北城”战略,制定我市首个软件业发展政策,出台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方案,目前已开建33万平方米。新引进规划呼叫席位达2000个的山东首创电信服务中心项目,推动金溢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58.8亿元,增长59.6%,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我市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第一批519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个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9家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项目;6家企业进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家评审环节,入围数量为历年最多。出台加快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6家企业入选首批全国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3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数量均居同类城市首位。

(八)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出台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召开纺织服装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现场会,促进融合创新与规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青岛电子商务专区”企业交易额超过900亿元,3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两化融合示范项目15个,指导崂山、黄岛等申报创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小区扩大到20个,覆盖居民1.2万户。城市一卡通工程成效显著,琴岛通卡累计发行225.5万张,与XX市实现互联互通,“琴岛通隧道etc收费系统”获得2012年度国家金卡工程优秀成果奖。

(九)中介服务健康发展。新引进北大纵横管理集团、科税人力资源等知名中介机构,北京连城知识产权、英天科技知识产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指导崂山财富中心申报创建国家会计示范基地。优化实施小企业公共服务外包项目,企业可自主选择机构并接受免费服务,受惠企业达1200家。预计上半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十)平台建设保障有力。健全重点企业指标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油气管道安全各项工作。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解决重大经营事项256件(次)。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市144个中小企业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1.1万家(次)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普惠服务。开发建立“融资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上半年完成130家企业信用评级,为1700多家(次)中小企业直接解决融资122亿元,其中担保贷款额9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双周两会”综合展(青岛国际时装周、名牌展示周、产学研洽谈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85家名牌企业与 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参展,累计接待观众14万人次,吸引了36家大型跨国采购商和119家国内外中小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为企业增加订单 8.8亿元,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4项,发挥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宏观调控双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制约经济运行的压力增加。一是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受经济下行环境影响,新建项目开工不足,部分新投产项目未能达产,难以实现对工业增长的预期拉动。二是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欧美日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长面临诸多制约,部分行业产销受阻、库存增加。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刚性上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出台加快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意见,建立调度推进机制,以投资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为重点,确保存量最大产出;以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抓手,确保增量优化提升,推动家电、石化等10条千亿级产业链上规模、上层次。

(二)推动信息产业规模扩张。8月上旬举办首届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推动我市软件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对接合作;贯彻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10家领军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企业,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在副省级城市再前移一个位次。

(三)加大定向招商和项目推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新医药等系列新兴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年内150个竣工投产;实施年度第二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全年超过1000项,组织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名牌产品认定。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推动新上工业项目和老企业搬迁项目向规划集聚区集中,年内新增XX区搬迁改造竣工企业6户。推进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107万平米、竣工16万平米的目标,提升“东园西谷北城”的承载能力。

(五)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保障。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辟网络融资新渠道,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强化煤电油保障,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

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共安排审计项目110个,已开展项目79个,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5.76亿元,审减投资3.1亿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和处理事项22件。

一、围绕促进惠民政策落实,加强了民生项目审计。以“三农”、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为重点,对23个民生资金和项目开展了专项审计,在其他项目中也充分关注民生内容,揭露和纠正影响群众利益的问题50多个。通过支农资金审计,促使有关(县)市出台农业项目监督管理意见、粮食产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了支农资金管理;通过对全市5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调查,揭示了个别社区服务中心未有效整合、未严格履行基建程序、社区服务中心利用不足等问题,促进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保障房安居工程审计,查处并纠正了个别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获得住房保障、未及时清收房租、少数保障性住房建成后空置等问题;通过高校教育审计,促使学校修订程序、建立学费收缴信息档案,对学籍收费等重点环节加强了监控;通过医院运营情况审计,揭示了医用耗材和试剂采购不规范等问题,促使医院完善医用耗材和试剂审批采购程序,避免采购价格虚高,减轻患者负担。

二、围绕健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了财政预算审计。对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地税征管,以及16个市直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开展了审计。在审计方法上,以联网审计系统为依托,将所有纳入市级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数据和地税征管数据转换成电子账,运用计算机进行问题筛选,提高了审计效率,扩大了审计的覆盖面和深度。在审计内容上,重点关注“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关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关注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和结构、政府资产负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等,揭示了部分预算当年未执行、批复用款计划年内一直未发生支出等问题。同时,延伸审计相关二、三级预算单位,并对30多家重点税源单位税收征缴情况进行了延伸调查,揭示了企业申报不实、少缴或多缴税款等问题,促进提高了财政收入水平。

三、围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安排对世园会、大沽河治理工程等36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开展了全过程跟踪审计或决(结)算审计,加强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促使问题及早解决,审减投资3.1亿元。同时,积极创新审计手段,运用政府投资审计监督管理系统,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远程监控,提高了审计监督实效。

四、围绕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加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共安排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4个,包括1个区、22个市直部门和11个市属企业。截至目前,已开展28项,查处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3.6亿元。审计中,注意审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和“约法三章”相关要求情况,安全生产和行政审批职责履行情况等。以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对规模较小的单位负责人实行离任交接审核,腾出更多的精力对重点项目开展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围绕海洋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责任履行情况率先进行审计试点,探索了新路子。把去年对27个部门单位审计发现的8大类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4位市领导作出批示,促使有关部门单位加强了整改。

五、围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强了绩效审计。将绩效审计内容拓展到政策、决策、运营、管理、风险等宏观层面,安排对文化企业集团等16个项目开展了专题绩效审计,并在其他审计项目中充分关注绩效情况。在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进行全面筛选的基础上,确定30个市直部门,开展了“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调查,查处了一些违反规定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大文化企业集团管理运营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揭示了管理运营机制未完全到位、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首次采取数字化审计方式,对青岛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骗贷等案件线索,为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作用;对固体废弃物中转站运营情况开展了绩效审计,促使中水管道尽快投入使用、将外包转运混装垃圾全部纳入政府采购、加强出水水质月度监测和中转站称重计量等多方面监管,推进了环境卫生建设。

六、围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加强了宏观服务和基础建设。更加注重审计服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专报和综合性报告29篇,市领导批示22篇次;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72条,促进建立完善制度30多项。加强审计公开,将去年市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和全市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告,促进问题有效整改。推进审计技术创新,顺利实施审计数据中心、审计指挥中心和审计综合作业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审计管理系统国产化升级改造,对社保联网审计系统进行了升级研发;积极探索推进审计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部开展计算机审计,27篇计算机审计方法在全省评选中获一等奖,位居全省第一。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修订完善了审计意见征集、公务接待、审计经费、公务用车、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细化了21条具体措施,促进联系群众和作风转变长效化;举办了“见贤思齐,做有职业道德的审计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激发敬业奉献精神;组织多层次的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加大对审计现场的廉政回访力度,落实廉政防控措施,促进廉洁从审。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与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期望相比,审计的范围与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展,审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一是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按时全面完成审计项目计划,加大问题查处和揭露力度,强化审计服务,维护民生利益。二是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审计的效率,扩展审计的覆盖面和深度,确保审计质量。三是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廉政防控体系,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良好风气。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管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以“转作风、创一流、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坚持业务工作、服务效能和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总体运行良好,核心业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为支持全市职工“住有宜居”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市管理中心先后荣获了“XX市市级文明单位标兵”、“XX市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民生在线优秀上线单位”以及“廉政文化建设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业务工作突破发展

2013年,市管理中心统筹照顾公积金收缴和使用工作,科学运作结余资金,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实现了公积金各项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公积金扩面工作取得新突破。将2013年确定为“住房公积金扩面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推动收缴扩面工作。一是实施信息联动。积极与工商、质监、社保等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借助工商部门企业注册登记信息、质监部门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信息和人社部门的职工参保信息,动态掌握全市应建未建公积金制度单位信息,特别是新建企业相关信息,及时跟进催建催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和惠民措施,凸显公积金制度惠民利民作用,调动单位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积极性,全年共在各类报刊上发布宣传稿70余篇,在青岛电视台《今日地产》栏目播放了 18期公积金政策宣传片,通过青岛广播定期开展政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住房公积金政策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内部考核,将归集计划完成率、住房公积金缴交率等指标纳入工作考核,设立公积金归集扩面专项奖励,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督促各部门做好公积金催缴工作,不断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四是强化执法工作。采取畅通职工投诉渠道、电子监察系统督办、主动排查上门执法、执法案件网上审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严查不缴欠缴住房公积金行为,督促单位按时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全年结案358件,为2694名职工追缴住房公积金503.6万元,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2013年全市新增缴存单位5172个,新增缴存职工15.51万人,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人数达到174.47万人。实现住房公积金归集额121.1亿元,累计收缴住房公积金731.35亿元,累计提取408.96亿元,实现收缴余额322.39亿元,为职工提供了稳定的住房资金积累。

(二)公积金贷款工作取得新突破。合理调配资金,稳步推动贷款发放,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中的作用。一是做好贷款限额调整相关工作。充分考虑我市住房价格和职工需求,自2月1日起将全市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统一调整为商品房60万元、二手房35万元,切实满足了广大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资金需求,该项政策被媒体评为2013年第一季度我市十大民生事件之一,自政策发布以来全市有13056个职工家庭享受到贷款新政优惠。二是做好项目贷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工作,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在建工程价值评估,向XX区惠水路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发放公积金贷款1.8亿元,完成了总额4.6亿元的贷款发放工作,为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主体施工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做好贷款相关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在途贷款业务清理,推行公积金组合贷款住房抵押权证按实际债权人分制模式,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根据资金运营情况,推动贷款发放有序进行。2013年共向29586个职工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 100.59亿元,累计向21.58万个职工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451.53亿元,实现贷款余额298.06亿元,有效提高了职工购房支付能力。

(三)公积金增值水平取得新突破。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科学运作住房公积金,不断提高增值收益,为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一是加强资金计划和预算管理。建立资金收支预测模型,定期开展数据分析,结合资金运行情况合理调配使用资金,推动资金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实施存款零余额账户管理。整合全辖存款账户,有效解决资金管理分散问题,实现存款化零为整,提高存款运作收益。三是科学运作结余资金。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科学预测存贷款利率走向,稳步推动贷款发放,合理确定沉淀资金存款组合,积极运作结余资金,不断提高收益水平,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全年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5.92亿元,实现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4.08亿元,累计实现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20.15亿元,为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公积金风险防范能力取得新突破。加强资金管控,完善防范举措,确保公积金资金安全完整。一是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作用。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电子监察系统的“防火墙”功能,对住房公积金关键业务和服务效能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和目标异常报警,确保快速、高效、准确发现纠正违规问题,重点把好资金“出口关”,杜绝风险隐患,全年共督办各类黄牌问题8例、预警问题3461例,对超限额缴存、重复开户、大额支取、二手房贷款资金划转等问题逐一进行督查落实,组织各管理处对连续欠缴3个月以上的3292个单位进行了催缴,催缴到位资金1278.37万元。二是不断加大内审工作力度。完善内审制度,制定出台了内部稽核监督管理办法、内部离任审计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整改落实4项制度规定,提升内审规范化管理水平。组织专项审计,全年共完成了公积金业务、全辖管理费用和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等20个审计项目,提出了审计建议,督促部门整改落实,以内审促规范防风险。三是严格防范资金风险。做好流动性风险应对工作,定期分析资金收支情况,制定了流动性管理应对预案、公积金支取预警方案等,做到及时预警、防范在前。全面推行提取业务电子档案拍照程序,完善提取业务事后监督制度,打造“事前人工审核、即时拍照存档、事后稽核跟进”的管理模式,有效遏制了违规套取住房公积金现象。建立“贷前严审、贷中规范、贷后跟进”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控,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加强贷后催收,通过电话、短信、实地催收等多种方式,对可能发生逾期的贷款及时进行催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做好个人逾期贷款诉讼,保证贷款资金及时收回。2013年全辖个贷逾期率为0.005‰,无一例贷款形成呆账,保证了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安全完整。

二、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2013年,市管理中心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坚持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各项惠民便民利民举措推陈出新。

(一)持续推出惠民政策。围绕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大局和群众期盼,科学研究制定公积金政策,在继续实行给予低保家庭公积金贷款贴息、允许大病提取公积金等政策基础上,研究推出了多项惠民新政。一是实施职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将公积金贷款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首付款比例下调为20%,允许购买经济适用房职工提取公积金转账支付购房首付款,全年共为123名职工转账支取公积金527万元,用于支付经适房购房首付款。全年共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贷款1715笔,计2.4亿元,其中有77户职工家庭按照低于30%的首付款比例办理了公积金贷款,有效减轻了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压力。二是推出系列还贷惠民政策。推出公积金贷款缩短期限业务,取消公积金贷款提前部分还贷次数限制,推出内部转账公积金还贷和公积金还贷按月划付方式,便于职工及时灵活使用公积金偿还贷款,减少贷款利息支出,切实降低了公积金贷款职工的经济负担。三是制定出台了降低比例或缓缴规定。允许困难企业按规定条件和程序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公积金,待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化解经营困难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优化我市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持续创新便民举措。一是推出公积金网上营业厅。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开发建设了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公积金网上营业厅,向广大职工提供网上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50多项服务功能,满足客户自主服务需求,实现单位及职工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住房公积金开户、缴存、贷款预申请等相关业务,为单位和职工提供了极大便利。二是发挥12329热线作用。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2329”客服热线改造升级,优化了公积金网站服务功能,拓宽了市民群众咨询公积金政策、解决疑难问题的渠道,2013年共受理解答各类咨询电话23.96万个,处理回复网民各类网上留言8458件,转办落实市民维权投诉及意见建议732条,热线服务水平居全省同行业首位,网站建设测评总分居全市前列。三是推进联名卡发放工作。会同合作银行研究开展公积金联名卡升级业务,功能更加丰富,安全更有保障,2013年发放联名卡9.86万张,累计发卡95.03万张。

(三)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服务方式亲情化。深入开展“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推行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完善服务设施,针对不同客户提供预约、引导、上门等多种服务方式,实现“门乐进、脸好看、事快办”。创建了11个 “文明服务窗口”,评选了36名“文明服务明星”,在全系统召开了先进事迹推介会,选树了5名业绩突出、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服务标兵,通过报纸、网站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了“树立一个典范,带动一批员工,送出一片温情”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把“心系百姓、情筑家园”服务理念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中,市南管理处员工潘蔚入选XX市十佳“文明服务明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服务行为规范化。推行“三声四清五办五不让”服务模式,规范工作人员着装、举止、用语等服务标准,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积极推进对全市服务大厅标准化管理。广泛开展“六整治四清理” 行动,从严治理“庸懒散慢拖瞒”行为,建立“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的管理监督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窗口服务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促进服务更加规范。加强工作考核,将为民服务纳入中心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与先进评选、绩效奖励紧密挂钩,激发员工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三是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接地气、连民心”活动,组织85名党员到社区报到,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组织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农村脱贫致富提供资金等支持。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派出工作人员120人次,利用周末到20个社区进行为民服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 余份,接待群众900余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600多件。组织参加“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等互动活动8次,及时同市民沟通交流,办理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300多件,建立起开展一次活动、让群众长久受益的工作机制。

三、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2013年,市管理中心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积极转作风、树新风,积极抓队伍、提素质,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住房公积金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全面推进作风建设。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的八项规定、关于狠刹公款吃喝和严禁铺张浪费的通知以及车辆管理规定、差旅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制定了8项16条明确规定,提出了“四个加强”、“五个严禁”等具体要求,严控各项经费开支,严格公车使用管理,严禁铺张浪费行为,精简文件会议活动,切实将中央和省、市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廉政建设。结合公积金管理实际,制定了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对全年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的廉政责任。以开展“十个一”廉政教育专题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监督力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守党纪国法和廉政规定,严禁公款消费、以权谋私、奢侈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全面推进队伍建设。突破固有模式、转变工作思路、优化人员结构,着力打造具备“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公积金团队。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工作,新选用提拔了9名中层干部,对10名处、科级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将一批思想品质好、群众基础牢、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选拔任用到重要工作岗位。二是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开展事业编制全市公开招聘工作,面向社会招聘引进了2名高学历优秀人才,分两批开展了公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工作,录用了18名年纪轻、条件好、能力强的派遣工作人员,全部充实到一线岗位从事业务工作,构建了“人岗匹配、人尽其才”的用人格局。三是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将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根据按需施教的原则,开展立体化、多层次教育培训活动。建立“每月一讲”学习制度,每月邀请党校教授、专家学者走进来举办专题讲座,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不断提升理论素养。积极开展培训活动,组织了党组领导班子成员4次集中学习,组织2个批次51名中层干部到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脱产学习,开展了11次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干部职工396人次,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全体职工的业务素养。

(三)全面推进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密围绕市委工作部署要求,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周密筹划安排,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方法步骤,提出了具体要求,召开了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认识,为活动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学习交流。制定了具体学习计划,采取集体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组织党组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各类专题资料,撰写了学习笔记,交流了学习体会,开展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思想大讨论,增强了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全面查找问题。组织开展“三访三查三服务”活动,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部门、干部职工、市民群众进行走访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存在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困难,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共下基层调研12人次,召集各类座谈会50余次,访谈干部职工、群众代表100 余人,征集意见建议400余条。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在不同层面开展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了整改方向。四是全力整改落实。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确定了20项具体整改措施和7项重点整治任务,细化了责任分工,明确了整改时限,提出了具体标准,建立了问责机制,积极推动整改落实,为促进作风转变、推动公积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市管理中心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有待于进一步规范,部分业务规定要进行修订完善。二是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市还有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没有纳入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三是为民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提升工作效率、解决群众困难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