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篇)

乐求学 人气:4.45K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篇)

环境建设调研报告1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

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

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3、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

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校园环境文化阵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改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其置身于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学习在一种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中健康地成长。总之,从整个校园环境文化的创设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参与。

环境建设调研报告2

根据人行要求,我联社对自身农村支付结算手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状

(一)目前情况

1、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

09年“新一代系统”上线以后,联社陆续为全辖16个营业网点开通了“农信银”业务系统和“农民工特色终端”业务,办理全国农村信用社异地卡、折存取款和查询业务,全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的小额取现业务。今年向人行提交了乡镇网点 信用社、 分社、 信用社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申请。介入后,将实现县级、乡级营业网点之间的业务畅通。提高小额支付系统利用率,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

2、现代化支付手段建设。截止4月底,联社共发行银行卡66154张,其中在农村地区发行42984张。在全辖8个乡镇信用社驻地,均安装了自动取款机,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在距离信用社驻地较远的乡村安装17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解决偏远地区农民金融需要。今年以来,积极贯彻人民银行指示精神,为完成“双百”目标,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取款、转账、余额查询服务。截止4月,共审批通过41个乡村服务点,其中28个已经安装到位。在服务点内开展刷卡有奖活动,提高客户用卡意识。向农村个体商贩,中小超市、烟酒门市经营者等客户群体,推广手机银行(短信版)、个人网银等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

(二)成绩与问题

从各项支付手段的使用情况来看,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因为安装时间较长,已经为当地农村客户接受,使用较多。财富在手卡因为使用简单,可以满足随时随地金融转账需求,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接受。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虽然均设在了交通便利的乡村超市、副食店、卫生室等地方,但由于农村客户持卡人数低、刷卡意识淡薄,担心银行卡丢失,无随身携带银行卡习惯,记不住银行卡密码等原因,即使有刷卡奖励,仍然使用不多。截止4月底,28个服务点中仅有2家发生了取款业务。个人网银在农村青年人员中,能够得到较多使用,但对于岁数比较大的客户,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使用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二、推广中存在的困难

从目前工作情况看来,困难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客户对新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困难。农村客户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比较慢,农村年轻客户虽然接受快,但大多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员。他们思想观念还是比较陈旧,习惯使用存折,能看到账户信息,信任网点,习惯到信用社网点办理业务,因此,对新的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抵触。

二是业务成本问题。由于新推广的业务不能为广大客户接受,使用率低,导致很多投入得到到应有的回报,造成很大的成本流失。例如,在一台农民自主服务终端的成本大约在2万元,工作人员每月补助1500元,一台POS大约500元,再加上各种辅助设备,开展的刷卡有奖活动成本等,但收效甚微,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除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很少涉足农村支付建设。

这两方面的困难,阻碍了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及完善的步伐。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度,争取“双百”目标的实现,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扩大刷卡有奖的影响范围。自4月份开始,联社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内开展“取款乐无忧,刷卡拿大奖”活动,中奖率100%。活动开展以来,收效不大。5月份以后,在下属网点、乡村服务点、行政村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利用农村集市发放传单等方式,提高活动影响力,创造高涨的活动氛围,带动农村客户刷卡。

二是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讲解。组织员工深入基层,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网点设立咨询台,随时接受客户咨询,增强农村客户对新业务、新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使用率。

三是完善考核,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考核方式,在侧重负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环境建设调研报告3

一、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全镇辖37个行政村、2个代管村、3个居委会、55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137户,总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讯覆盖。现有田土面积8.6万余亩,20xx年粮食总产量35678吨,人均产粮月1400斤,20xx年人均总收入1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3893元。

2、生态资源基本情况。镇现有山林面积46万亩,其中芦头林场、连云林场、献钟森工林场、森工林场、献钟苗圃占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5,楠竹1200万多株,立木蓄积35万多立方米。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竹木储量充足,辜、徐、芦、灶四洞,绵延百里的等国有林场以及20多个村办林场的杉木林基地成为的绿色宝库,其中芦头林场是市最大的国有林场。同时,人民历来就有靠山吃山的习俗,生态和环保意识较强,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历来相当重视。

二、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思路措施

1、发展思路和特点。“生态立镇”是镇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也是促进其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必然途径。近年来,镇紧密围绕县委、政府“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兴旺大旅游、推动大发展,建设有活力、有实力、有魅力”的为战略目标,把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相继开发了连云峡谷漂流、丽江漂流、纯溪小镇、沱龙峡漂流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创立了“一镇三漂”的品牌,享誉省内外。20xx年,镇荣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今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的目标,要求全镇上下树立长远眼光,树立忧患意识,抓紧抓好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以实际行动配合“全国生态县”的创建。

2、生态文明有新共识。一方面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亩以上;各村要把境内水泥路作村级主干公路看待,确保村道沿线有树有绿化,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进行绿化。另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引导工矿企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机关部门单位各村大兴节能之风;严格落实采伐指标限额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阔叶林;森林防火要时时抓、人人抓,健全村级护林员制度,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组禁采麻石,对河道采砂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乱伐、破坏耕地林地、放火烧山等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3、环境卫生有新举措。走行政推动、全民参与的道路。一是以宣教提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宣传车、广播、倡议书、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各厂矿企业单位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以迅猛的舆论攻势,造就全民重视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提高群众自我约束的.意识。二是以制度促转变。各村要严格按照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组,组上要抓到户;各村要制订整治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倡导垃圾不出户、不出村,垃圾分户处理、分户解决;各村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试行家户筹钱成立村级环卫基金,用以聘请专门保洁员和补贴垃圾回收专员。三是以考核强督促。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办,对各村环境卫生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讲评、一年一奖惩的制度,确保环境卫生天天抓、经常抓、不反弹、不放松;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对合格村插红旗,对不合格村插黄旗;根据每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村干部将在大会上进行讲评;根据年度的考核总分,严格落实奖先进罚后进的制度;继续实施每位村干部负责一段路面卫生监管的方案,确保责任追究到人。

4、把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城镇开发方面: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依靠旅游经济的繁荣促进城镇繁荣,同时以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功能的日益完善来提高旅游发展承载能力,合力打造特色旅游景观镇品牌。继续推进集镇的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管理,力争把大道沿线储备100亩土地列入规划。重点开发献钟集镇,全力打造旅游产品和游客集散中心。根据总体规划向西拓宽献钟集镇范围,大力引进各行各业商家到落户,力争以旅游流动人口和过往商客促进商业繁荣,以商业繁荣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把献钟集镇建成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娱乐观光等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城乡规划方面:以科学可持续的战略眼光进行发展规划,提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总体形象。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促进村级合理规划发展,坚决禁止土地非法买卖,坚决遏制农村无规划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村级公路改造严格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划和程序实施,严格控制,没有列入计划的一律不能开工,上级不予解决资金。

三、生态建设的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大多数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导致植树造林缺乏必要的行为能力,从而影响了生态建设的力度。

二是少数群众和工矿企业在影响生态环保方面的一些陋习做法短时间难以扭转。如少数群众利欲熏心,偷盗乱发森林资源或随意野外用火、乱丢垃圾。再如少数工矿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舍不得投入,从而造成生态破坏;或以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牟取利益。

三是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相对太少,用于进行大手笔生态建设的资金严重缺乏,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进度。如植树造林的成本,上级拨付资金不够,直接影响了造林质量和规模。

四、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各行各业以及群众的主流意识,做到生态创建人人知、人人积极参与。

2、加大鼓励引导的力度,采取资金奖励等实质方式鼓励引导群众植树造林,提高造林的补贴。

3、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采伐计划,切实做到采伐迹地及时补种,对违反规定者予以严厉处罚。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严厉打击失火烧山的事主。

4、加大生态环境工作的资金投入。绿色生态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应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切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度和力度。

环境建设调研报告4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促进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最近,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别召开了企业、部门、乡镇等有关人员和人大代表参加的6个座谈会,走访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等有关单位。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去年4月15日全市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在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快软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市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对各乡镇、各部门落实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责任制,把优化软环境建设的成效作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增强了基层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对会议精神和《决定》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共识,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市政府及其部门都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措施来抓。去年,市政府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成立了较为规范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驻了27个部门,派驻了72名工作人员,把412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统一办理。截止调查时,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23655件,办结22985件,办结率达976%,按期办结率100%。审批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程序,简化了办理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三是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在调查中,企业和基层群众普遍反映,治理软环境工作虽然开展得时间不长,但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改观,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主动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服务。如市经贸局立足自身实际,深化体制创新,将原来的科室全部取消,成立了经济运行局、综合评价中心、投融资中心,把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微观管理改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由行政指挥变经济指导,实现了部门职能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拓展了服务范围,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四是行政执法行为得到有效监督。

各级各部门按照《决定》要求,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市政府组织法制局、财政局、物价局等部门,对全市的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充分发挥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的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三乱”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规定》,建立了软环境建设联系点制度,在电台开设了“行风在线”直播栏目,在全社会开展了评选软环境建设十佳部门、十佳个人、组织新闻媒体明查暗访等活动,拓宽了监督渠道,加大了对破坏软环境事件的查处力度,“三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到调查时,共受理涉及行政效能和软环境方面的投诉218件,处结率达到100%,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

二、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离市委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部门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软环境建设、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个别领导对软环境建设认识上有差距,抓的不紧,措施不力;部分公务人员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致使有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偏低,行政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存在态度冷、横、硬,“吃拿卡要报”现象。个别单位收费标准随意性强,重罚款收费、轻管理服务。有的部门执法不规范,存在多头执法现象,如某加油站开业当天,有一部门就来了三拨人检查,让企业难以应付。

3、“三乱”现象时有发生。

①硬性搭车收费。有的部门在业户办理有关证照、年审时,不按照自愿原则,硬性要求业户加入协会并收取会员费及其他费用。

②乱摊派问题仍然存在。如个别单位上门硬性摊派本行业的报刊和杂志。

③有的中介组织借助部门行政职能收取费用,甚至只收费不服务。

4、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偏紧,企业缺乏资金支持。人才市场发育滞后,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城市管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秩序还不理想,仍存在欺生排外、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良行为。如某外来投资公司山上种植的板栗被山下村民哄抢,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农村经济林木、矿产资源拍卖过程中,有时被痞子团伙控制。如某镇一陶土矿,第一次以120余万元拍卖成功,中标人被痞子恐吓后放弃承包权,第二次拍卖时无人敢与痞子竞标,最后痞子以标底价22万元中标,群众反映强烈。

三、几点建议

为实现市委提出的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年内重进“百强”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营造宽松开放、廉洁高效、公正严明、诚实守信、健康文明、治安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优化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经济软环境建设是加快诸城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加强软环境建设,是促进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高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设平安诸城的需要,对保障我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视差距,认真落实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意识,真正把经济软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把经济软环境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诸城形象”,着力打造一个人气诸城、景气诸城、正气诸城、诚信诸城。

(二)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借《行政许可法》即将实施的有利时机,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能够取消的坚决取消,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逐步纳入更多的审批事项,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减少“体外循环”。二要实行“阳光工程”,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巩固和扩大政务公开成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杜绝衙门习气,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三要努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对重大投资项目领导要及时调度,实行包揽式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外来客商的工作和生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把“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秩序化”落到实处,努力提升城市水平,真正使诸城成为投资的热土、发展的沃土、生活的乐土。四要逐步完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尽快组织筹建融资担保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外招人才,内供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软环境建设、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权限,落实执法责任,维护执法权威。严禁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严禁多头执法、多层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要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硬性要求企业、个人加入协会或接受中介服务,坚决取消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欺生排外、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索要“保护费”和“提成费”等不法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提高执法能力。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工作,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严格按法定职权、程序执法,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树立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忠于职守,热情服务,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和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强化廉政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恪守职业道德,诚信廉明,公道正派,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等不廉现象,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五)强化监督检查,为经济软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市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的作用,认真受理投诉举报,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破坏软环境建设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要强化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各类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严格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要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倡导文明新风。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评议方案,促进经济软环境建设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