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乐求学 人气:2.31W
  

内容提要 长城在它的实用性功能消退以后,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功能。长城的美主要是崇高美,即壮美。构成长城这种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它自身的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在于它的审美形式与悲剧性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

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


  1·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工程。经过两千多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长城作为战争防御工具的实用性功能已经消退,而它的审美特性却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积淀、增长。因此,今天的长城,其历史文物的性质虽未改变,但从审美的角度看,完全可以被视作一件伟大的作品,成为我们精神、审美理想的象征。
  长城的实用性功能逍退和审美功能增长的双向历史演进,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许多古代文物的普遍性特征。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雅典的卫城、古罗马的斗兽场等古代遗址,以及各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从远古的石器、彩陶,到青铜器,都有此特征。决定这种双向历史演进的关键是人类生活的发展,人类自身内在需求的不断丰富,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高度发达,是古代文物审美积淀的重要因素。今天,成千上万的游人去观赏长城,说明长城在上述双向历史演进中审美功能已居于主导。
  在这种审美的积淀中,一些在初始为实用性目的所进行的设计,今天往往演变为巧夺天工的艺术构思。长城也是这样,城墙的垛口之间均等的距离,当初是为了合理地布置兵士,利于防守,现在却呈现出一种均匀、和谐的节奏感。敌楼的设置,是为了住兵和储存粮草、武器。没有敌楼,长城只是一道无人防守、徒具虚名的石墙。而在今天看来,敌楼却成为长城上美妙的景观,它就像气韵生动的植物的节,没有它,绵延万里的长城就显示不出内在的律动与节奏。如果把长城比作一件巨幅草书,敌楼就是线条流动之中的顿挫。敌楼之间的距离,也是依实际需要而定。河北滦平的金山岭长城,由于战略地位险要,仅在十多公里的地段上,敌楼就达67座之多。这些当初为了陈列重兵的密集的敌楼,今天成为金山岭上最壮观的景象。
  长城具有审美的性质还在于,长城也是一座伟大的古代建筑。我们看到长城整齐、流畅的墙体线条,以及方形、圆形、多角形等形态各异的敌楼,本身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关城城楼的设计与建造更具有艺术的匠心。它的城楼层数和高度、建筑的式样以及悬挂其上的横匾,都与整个关城处于一件整体的和谐之中,显得威严、雄伟、壮观。正是这些,构成了我们进行长城研究的前提。

2·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阴阳两极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体现为优美和壮美。简言之,阴柔之美,即所谓“杏花,春雨,江南”;而阳刚之美,即所谓“骏马,秋风,冀北”。长城的美,则属于阳刚之美,即壮美。壮美是以雄伟、刚健、宏大、粗犷为特征,以气势取胜。优美则以柔媚、秀雅、文静、和谐为特征,以情趣见长。长城和《离骚》、李杜诗、韩愈文、苏辛词,以及书法中的魏碑,雕塑中的秦俑,云岗、龙门、乐山的佛像,建筑中的故宫、天坛等一样,体现出一种“天行健”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阴柔之美的感受过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那么,阳刚之美的作品会在刹那间震摄人的心灵。从这两种形态的美的功能来看,可以说,阴柔之美侧重于影响个体人格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方面的修养,它对于完善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阳刚之美则对于鼓舞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振奋一个民族的精神,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悲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而奋斗、拼搏。长城所代表的阳刚之美,正是具有这种影响历史创造力的深层内涵。这也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伟大的,最壮丽的美,莫过于长城”的意义所在。
  长城的这种阳刚之美,或称为壮美、崇高美,首先来源于它外部的巨大的体积所形成的磅礴气势。长城,以它的奇伟、雄险和绵延万里的雄姿,征服了无数的瞻仰者。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描绘的特洛亚城的发现者,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希里曼(Schliemann)在第一次看到中国长城时,发出这样的惊赞:无论是“从爪哇岛火山的高峰上,从加利福尼亚的西拉利瓦达的山顶上,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顶上,从南美洲的哥地来的高原上见到过的宏伟壮伟的景象”都“永远不能和我现在眼前展开的这一幅美丽奇伟的画幅相比拟,我惊讶着,震动着”,“它对于我就像洪水以前巨人族的神话式的创造”,长城壮丽奇伟“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见宗白华《美学与意境》第269页)。这就是长城美的本质特征。每个人在初次看到长城的一刹那,都会被长城那种气吞山河的形势所震撼。这即是对崇高和壮美审美感受的特征。

3·长城的美在形式上首先表现在它的建筑本身。
  长城本身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这种节奏感源于自然。譬如高而为山陵,底而为溪谷,陵谷相间,岭脉蜿蜒,这便是地壳上的节奏。而长城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的节奏不仅有横向的起伏运动,还有纵向的伸展和延扩。这最典型地表现在关城的城楼设计上。比如,从水平线来看,嘉峪关的城楼在城墙的横线之上,还重叠六条横线,即三重飞檐与脊檐的水平视线。这六条横线(加城墙水平线)在顶尖的指引下作上腾运动,并与四角凌空的'飞檐互为呼应,在凝固的、平静的建筑上产生一种腾越之势。它使整个周边平远、和缓的城墙水平线,立即流动起来,显得城楼愈加巍峨、高耸。耸立的城楼又与高大、厚实的城墙映照,城墙四周的角楼犹如拱卫城楼的天神卫士,在闪烁刀光剑影的齿形雉堞烘托下,整个关城呈现出雄险、健拔之势和不可进犯的威严,“天下雄关”当之无愧。




  4·与长城本身的建筑美相比,长城的形式美更在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以群山为座,蓝天之下,以云天为幕,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与山石一体,这里的长城都是条石和砖砌成。利用高山深谷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群峰之巅,常常矗立一座威严的敌楼,它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城的气势。这样,长城和峻崖危谷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使雄者益雄,峻者益峻。

TAGS:长城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