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乐求学 人气:3.07W

【论文关键词】自主 质疑 调查 合作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力求从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学生的调查访问,合作学习的进行,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知识掌握为终极目的,忽略了人的学习特性,教室成了学生静听教师宣讲规则的课堂。传统教学虽然在学习系统知识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漠,创新精神差,给学生进一步发展带来障碍。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种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同时…‘两地”“相对”“相遇”等的含义不明白,就会造成学习困难。本人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对而行,直到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同时鼓励同桌之间相互演示上述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同时”“两地”“相对”“相遇”的含义,为应用题的学习分散难点,扫清障碍。这种借助多媒体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从心底产生准备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能学好”,从而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